台灣的企業百百種,不同企業、不同老闆就會有不同風格的辦公室,有簡約、也有用隔板區隔員工,或是全部職員都聚集在一個大空間內工作。看過許多種不同風格的辦公室後就開始好奇,究竟哪種風格的辦公室才能真正提升我們的工作效率呢?
《別用你知道的方式管員工》以及暢銷作家提姆.哈福德所寫的《Messy: The Power of Disorder to Transform Our Lives》,這兩本書中皆有部分篇幅在講述新型態辦公空間及工作環境,從分析台灣的辦公室型態來比較哪種最能增加我們的工作效率。
結論,辦公室設計不是問題,員工擁有主控權最為重要。
不論封閉或是開放,員工有自主權最重要
封閉式的辦公空間,座位呈現方格狀,所有同仁都被隔板與其他同仁隔開,台灣傳統企業幾乎都是這種空間。開放式辦公空間,則是大家聚在一個空間內工作,沒有固定空位,先到先得。
依照我們舊有的觀念,在封閉式辦公室工作的員工,平均要等4.7小時,才能從同仁那邊得到回應。想要得到主管回應則要等更久,平均要8.8小時。所以我們會以為封閉式辦公室不利於員工溝通。
但事實上,雪梨大學的研究發現,員工更滿意封閉式辦公室。因為封閉辦公室在視覺、聲音隱私、空間大小及噪音等面向,都優於開放式空間。我們以為開放空間利於溝通,其實對25%~30%的同仁而言,只是在製造噪音。
後來,康乃爾大學(Cornell University )也做了相似的研究,發現在開放式辦公室工作的同仁會感受到比較大的壓力,噪音甚至會影響身體健康。相比封閉式辦公室,開放空間的受試者請病假的人數高出62%。
所以,封閉式辦公室真的優於開放式?延世大學的李昭英說:「真正的問題或許並不是開放或封閉,而是員工有多少掌控權,讓他們決定在哪工作,以及如何工作。」
其研究發現,如果員工能掌握實體工作環境,像變更桌面佈置、移動到不同空間工作,會更滿意自己的工作與工作環境,對團隊也更有向心力。
格理集團(Gerson Lehrman Group. GLG)的實證也證明這一點。執行長讓員工參與到辦公室設計中,發現員工在工作上表現愈加傑出。其集團室內設計師也認為辦公室的形式不是重點,最後還是得回到什麼樣的空間對員工做好,把掌控權還給員工無疑是最好的方式。
不論簡潔或有設計感,員工有自主權依然最重要
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比較,就是「極簡」跟「充滿設計感」。也就是牆上都白白的或是掛滿藝術品;辦公桌整潔或是像被炸彈炸過。哪種工作效率比較好?答案依舊是員工有掌控權最重要。
艾希特大學(University of Exeter)過去曾有個研究,他們把實驗對象分配在四種不同的工作環境中,分別為「辦公室乾乾淨淨,辦公桌上只有必備用品,如電話」、「辦公室充滿設計感,牆上掛滿藝術品,如畫作」、「員工自己設計」、「員工自己設計,但佈置完畢後實驗人員會把佈置恢復原狀。」
想必大家都猜到了,「員工自己設計」的工作效率最高。厲害的是,「員工自己設計,但改造完畢後實驗人員會把佈置恢復原狀。」的分數最低,也就是工作產出最差。
為什麼呢?受測者說:「這樣會讓我感覺沒有自由,像是做什麼都不對一樣。」
從中,我們可以了解到充滿藝術感,或簡潔有力,滿足的都不是員工,而是老闆。但想要員工工作有效率,還是得把設計的主控權還給我們。
最真實的例子就是Google。Google從辦公室還在別人家車庫時,就允許員工亂搞,反正做出成果就好。現在依然,就曾有工程師做事做到一半覺得哪裡不對勁,恍然大悟認為身後的牆很礙事,就通知支援部門把牆拆掉。
支援部門隔天就跑去這位工程師的辦公室準備開工,怎知道工程師連一天都等不了,就自行把牆拆了。支援部門也沒想很多,反正你開心就好唄,就打道回府了。
隔沒多久,工程師又打電話過來說,還是覺得以前的牆好阿!現在感覺空空蕩蕩的,希望把牆裝回去。支援部門依然沒說什麼,隔天就幫他把牆壁重新裝好了。
從Google的例子,我們可以了解其實老闆把辦公室佈置多豪華,員工根本不在乎,重點是我的地盤我作主。能自己做主,員工自然開心,開心工作效率自然會提升了。
BA商務中心一直致力於提供顧客舒適、便利的環境,我們的辦公空間簡單,卻溫馨,上班時多一點活力才會有更好的效率!
文章參考:https://www.managertoday.com.tw/books/view/53970
如有任何辦公室問題歡迎諮詢
預約專線☞02-7736-2199
*來信諮詢☞預約參觀/諮詢